2018年,中国多数水果和蔬菜主产区都出现了销售停滞,产品滞销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行业要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境?
水果和蔬菜的销售表现受到市场、信息流通、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中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消费的全产业链条还不健全,产销信息流通不及时,销售格局不对称。这些都会导致农产品的销售不畅。尤其是在2018年,多数主产区迎来水果大年,产量激增,这使得情况雪上加霜。
综合来看,除了受到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影响,还有几个导致滞销的主要诱因是:首先,中国地大物博,对某些农产品来说,多个主产区的上市期重合,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其次,尽管近年来,果农的种植意识有所加深,但部分种植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仍不够,盲目跟风进行种植,导致后期的上市量激增,利润受损,大蒜市场的“过山车”式的销售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次,销售渠道没有打开或者没有完全打开,这为经销商创造了炒作空间。经销商的炒作行为又进一步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以及种植户对销售时机的判断能力。此外,今年,至中国的水果进口量较往年也出现了大幅增加,部分水果的进口量甚至创下了几年来的最高,如埃及橙,智利车厘子等。这些进口水果毫无疑问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水果的销售空间。
要想走出这种困境,一方面,种植户要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如与合作社进行定点合作,促成资源最大化,以及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等。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联盟的建立,毫无疑问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产业链,从源头到饭桌,实行统一化管控。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上找到全球果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