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集装箱市场运价持续上涨,对国际物流运输和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8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达3079点,较2020年同期上涨240.1%,比本轮上涨前的历史最高值1336点高出1倍多。
本轮涨价涉及范围更大。2020年以前,集装箱市场运价上涨主要集中在部分航线和部分时段,本轮则普遍上涨,欧线、美线、日韩线、东南亚线、地中海线等主要航线运价较2019年末分别上涨410.5%、198.2%、39.1%、89.7%和396.7%。
对于此轮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火爆,常年从事行业研究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也感叹“前所未见”。他表示,从供给来看,受疫情影响船舶运转效率明显下滑,各国加大了港口输入型疫情防控力度,延长了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降低了集装箱供应链周转效率。船员供给持续紧张也加大了供给不足。菲律宾、印度等海员大国疫情形势复杂,加之船员换班和隔离,导致海运市场船员成本持续上升。
受上述因素扰动,市场供求常态关系迅速逆转,集装箱班轮运价出现持续大幅上涨。运价飞涨不仅对贸易企业不利,长期看也会给航运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国际航运巨头达飞公司已经明确,从今年9月份至2022年2月份,停止即期市场的运价上涨。赫伯罗特公司也表态,已经采取措施冻结运价上涨行为。
考虑到当前运价高企,越来越多的货主开始倾向于签订长协合同锁定运价,长期协议在市场中的占比逐渐提升。
来源:经济日报